有句俗话叫做有温度的设计,这个温度是怎么去了解的呢? 昊泽君认为就是情感,在一件作品里你感受到了蓬勃的生机,你会认为这是件好作品;在一件作品里你感受到了感动,你会认为这是件好作品,在一件作品里你感受到了希望,同样你会认为它是件好作品。生机,感动,希望……这些让你产生情绪和共情的东西就是情感。
情感来源于生活,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具备懂得品味生活的特质,那么设计情感就是情感化设计吗?
答案当然并不是,设计的原点或许是解决一个问题,或许是达成一个目的,或许是呈现某种灵感,不一而同,但有一点是相通的,那就是设计需求的勾勒。比如:为什么要做设计,设计是解决什么问题,需要达到怎样的期望值,作品的受众特征是怎样的等等……诸如此类的需求描述勾勒才是设计的基础。
情感化设计脱离需求的设计可能是你认为的创意,但是它并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,没法达到既定的目的,它就有可能是个失败的作品。比如,设计一个杯子,那么杯子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喝水的,首先你得解决喝水体验的问题,然后才是赋予杯子美感的问题。情感化设计也是一样。
上面说过情感化设计并不是设计情感,而是我们在设计上赋予作品情感的能力,设计师通过各种表现来给作品植入情感,或是通过设计手段来调动客户的情感因子,从而带来沉浸式的体验。如昊泽君的新媒体设计,在工作中都会大量运用现代化科技的设计手段来赋予情感共鸣,比如通过音乐,视觉,灯光和包裹式交互的投影全方位的刺激观众客户的听觉,视觉,触觉,使其沉浸其中感受作品的魅力。
也或者是基于现场客户体验生命周期的旅程图,来进行多维度的交互设计,使客户观众完全沉浸在体验和知交延伸的过程中,通过科技的运用结合创意设计,来赋予情感的体现,达到共情共鸣的效果。
苹果5系列手机被视为苹果设计工艺的终结,代表着苹果工业设计的最高水准,苹果产品这么受全球客户的欢迎,就是因为乔帮主从功能革新,到简约式工艺设计的美学标准,带给了客户情感的共鸣,通过产品感受到了苹果之魂,可视为情感化设计运用的典型案例。
apple要熟练运用情感化设计服务于新媒体的项目,昊泽君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几个阶段:1. 发现沟通 2. 问问题 3.发现潜在问题 4.了解受众 5.情境故事 6. 拟客户体验旅程图 7.形成设计计划 8. 明确情感化设计内容 9. 反向挑战方案 10.落地执行
情感化设计阶段